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
□铁道警察学院吴隆升
2016年12月7日,国务院审议通过了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》,国家寄予河南重托与希望,规划提出“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”。这一规划给郑州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,将会推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,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通枢纽城市。
在这种大背景下,由于大物流发展需求及人流密集因素,郑州市内道路承载力及管理水平将面临严峻的考验。据统计,1978年郑州机动车保有量约2万辆,2000年约40万辆,截至去年年底,郑州市机动车总量已突破380万辆,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。
郑州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型国家中心城市,人口密度和机动车保有量居高不下,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。结合我国中心城市建设标准及其治安保障需求,笔者建议,应从系统治理、全方位治理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,保障郑州交通运输安全有序、和谐畅通,特提出以下建议。
一、全面科学规划
1.合理利用土地,提升城市交通布局科学性。
在城市规划阶段,要研究出既能保证正常社会经济活动,又能尽量减轻交通压力的土地利用模式。
在城市布局上,应全面考虑,避免产生过多的交通通行压力,根据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交通方式合理开发土地,尽力缩短交通出行时间,让交通情况和城市发展互相适应。比如可以设置几个区域经济中心、区域教育中心,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,以便削减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,减少跨区交通和职住不平衡带来的潮汐式交通问题。
2.提升公共交通规划管理建设一体化水平。
优先发展公共交通,加快轨道建设的进度。截至目前,郑州虽然已开通多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,但还未形成轨道交通网络优势,急需提升公共交通规划、建设、管理一体化水平,发挥轨道交通的优势,围绕轨道交通做好道路“微循环”和接驳通勤工具及驻(泊)车位规划、配建、运营管理,进而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的现状。
3.提高交通信号标示设施的引导效果。
首先,应根据交通流量优化当前信号灯的导流能力,科学设置信号灯,加快梳理纠正部分拥堵路口的导航缺陷,根据实际运行效果立行立改,兼顾多方利益,优化拥堵点的交通“微循环”管理。
其次,加快完善郑州路面交通标示的精准度。建议学习济南、曲阜等地的可视化引导,形象化交通标示,如将地标建筑或社会认同感较强的地理参照物引入到引导牌上。
最后,应根据本地居民习惯,本土化、精细化交通标示内容,将交通距离标示具体到米,提高精确度。此外,从外地人的视角细化交通标示内容,尽可能减少外地人的陌生感,减少迷路现象,让他们少走冤枉路。
二、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管理
1.加强机动车交通秩序管理。
对违法私家车分类实施重罚严管,加强对新型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,尤其是对滴滴等网约车企业的监管,要重视相关立法工作,弥补管理漏洞。要加强交通规划,合理布局公交专用车道和出租车停靠港湾,公交优先的同时,也方便出租车运营活动。
2.加强非机动车交通秩序管理。
对于电动自行车、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的管理,要把严打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,从源头治理和路上查处两个方面进行打击,将免费上牌与严格处罚相结合。严格打击电动自行车闯红灯、非法占道、非法运营等交通违法行为。对特殊行业(快递、邮政等)电动自行车进行专项管理,结合地铁和公交站点合理规划共享单车停车场地。
3.加强对行人的交通秩序管理。
要坚决整治行人违法行为和交通陋习,但也要明白治理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这项工作不能怕麻烦,除了完善政策措施,全民公德教育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该项工作应从源头上入手,从小孩子抓起,加强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宣传,点面结合,让全社会都参与进来,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。
三、提高执法水平
队伍建设贯穿于公安交管工作的始终,是一个系统工程,绝非一朝一夕、一蹴而就之事。加强交警队伍管理,交警部门就要从小事情做起,从小问题改起,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交警队伍。
交警部门是公安队伍的窗口和形象。郑州市交警杨华民同志就是郑州一张亮丽的名片,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岗位职能,改善了其执勤路口的交通拥堵现象,并在公安内部和社会上产生强烈影响。
交警部门要不断提高执法质量,提升群众满意率,逐步从管理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,拓宽服务领域,加强巡查,加强接处警及重大应急处突能力,让出行更便利,交通更通畅。
(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“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的治安保障体系建设研究”阶段性成果,刊发时有删节)
上一篇:未来三年,郑州交通将变成啥样?
下一篇:平顶山举行新闻通气会曝光交通违法行为 |